新闻动态
首页 > 新闻公告 > 新闻动态

提升教职工综合素养、赋能教育教学创新|燕京理工学院法学院2025年度春季学期培训圆满完成

        2025年度春季学期,法学院围绕提升教职工综合素养、赋能教育教学创新,组织开展了系列培训活董。全体教师与辅导员积极参与,通过理论学习、实践研讨、技能提升等多元形式,实现了个人成长与学院发展的协同推进。现将整体培训情况报告如下: 

        一、培训总体概况

       本次春季学期培训以“深化教育改革、赋能教职工成长”为核心目标,紧扣学校“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”部署,聚焦教师教学能力、辅导员育人水平及全员通识技能提升。培训自启动以来,法学院全体教职工(含7名辅导员)全员参与,严格遵守培训纪律,无缺课、迟到早退现象,于6月25日顺利完成全部学习任务。 培训采用“线上课程+线下研讨”“集中学习+分组实践”相结合的模式,覆盖教师技能、通识技能、辅导员专项能力等多个维度,形成了“理论-实践-反思”的闭环学习体系,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

         二、培训核心内容与成果

      (一)教师队伍:聚焦教学创新与思政融合 1. **教学能力系统性提升** 围绕“教师技能培训”模块,教师们深入学习《高校教师教学设计-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角》《基于教学观的教学行为与教学创新路径》等课程,实现了教学理念与方法的突破。 - 理念革新:以OBE(成果导向教育)理念为核心,重构课程设计框架。例如,刘丽霞老师在民法案例分析课程中,将“培养学生综合法律实务能力”作为核心目标;徐磊老师探索“翻转课堂+模拟法庭”混合式教学模式,显著提升学生实务参与度。 - 方法创新:通过“问题链驱动式”“精准提问+即时反馈”等方法优化课堂互动。袁泉老师以“论犯罪与刑罚”为主题,展示了问题链设计如何激发学生深度思考;刘海磊老师通过对比行政法课堂模式,验证了互动式教学对提升课堂效果的显著作用。 2. 课程思政与价值引领深化。结合《课程思政融入思政元素的四个逻辑》专题,教师们探索出法学专业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: - 在基础法学课程中嵌入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的“公平正义观”,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统一; - 经济法课堂通过“反垄断法的国家战略意义”分析,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解; - 宪法课程将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融入“国家机构”教学,通过“边疆基层法治建设”案例激发学生家国情怀。

     (二)辅导员队伍:强化育人能力与实践应用 1. **理论素养与专业能力双提升** 辅导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、心理健康教育、学生事务管理等课程学习,深化了对本职工作的认知。例如,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后,辅导员运用新沟通技巧更有效地疏导学生心理困惑,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。 2. **实践能力与活动创新** 借助案例分析、经验分享等环节,辅导员将所学应用于学生活动组织。近期校园文化活动中,创新形式与管理方法的应用使学生参与度和反馈质量显著提升;4月15日,“学生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”围绕日常管理难点,形成了多项实操性解决方案,强化了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。

    (三)全员通识技能:赋能综合发展与技术融合 1. **沟通与协作效能升级** 通过《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》课程,教职工掌握“非暴力沟通四步法”,优化了师生学术指导中的表达;引入“金字塔汇报原则”,提升了团队协作效率,减少了跨部门沟通壁垒。 2. 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。 结合《人工智能通识与如何用好DeepSeek》专题,教师与辅导员积极探索技术赋能路径: - 教师利用DeepSeek进行“类案检索智能分析”,指导学生完成高质量论文;模拟仲裁庭中,AI生成的争议焦点清单使实训更高效; - 辅导员尝试运用AI工具优化学生事务管理流程,提升工作精准度。 3. **心理健康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** 学习《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》后,教职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工作:教师在法律案例讲解中引导学生关注当事人心理,培养同理心;辅导员在学生沟通中强化情绪疏导技巧。同时,《深化爱国主义教育》专题推动宪法等课程结合国家法治建设成就,激发学生爱国情怀。

       三、培训特色活动与总结

      1. **线下研讨与经验共享** - 6月16-17日,法学院围绕“教师技能与通识技能”开展分组研讨(K1-608、K1-810会场),刘丽霞主任主持,教师们结合课程分享心得,形成教学创新共识; - 4月15日,辅导员“学生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”聚焦管理难点,通过案例碰撞形成实操方案; - 6月18日,袁泉老师在总结会上提出本次培训实现“三个突破”:教学理念从“知识传递”向“能力建构”、技术应用从“工具辅助”向“智慧融合”、育人维度从“专业单一”向“思政贯通”。

      四、不足与改进方向

      1. **现存问题** - 部分课程时间紧凑,导致教职工深入消化知识存在困难; - 线下活动形式需进一步丰富,创新性有待提升; - 教师与辅导员间的跨角色经验共享机制尚未完善。 2. **改进措施** - 合理规划培训时间,预留知识复盘与实践应用周期; - 探索更多元的线下活动形式(如跨部门工作坊、技能竞赛等),提升趣味性与实效性; - 建立教师与辅导员定期交流机制,促进育人经验互通。 ## 五、未来计划 法学院将以本次培训为契机,推动“三个深化”: 1. **深化成果转化**:将教学创新方法、思政融合路径、技术应用模式全面落地于课堂教学与学生管理,通过教学竞赛、优质活动评选等检验成效; 2. **深化能力建设**:持续强化教职工通识技能(如AI进阶应用、跨学科知识),完善“理论-实践-反馈”培训体系; 3. **深化协同育人**:构建教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,形成“专业教学+思政引领+日常管理”的育人合力,为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 全体教职工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,持续更新理念、锤炼本领,践行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使命,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。

    

 
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5/07/16 15:29: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