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校友朋辈共话成长,讲堂助力学子筑梦未来|燕京理工学院法学院校友大讲堂成功举办
为助力燕京理工学院法学院学子开阔视野、明确职业方向,加强校友与母校间的紧密联系,5月24日上午,法学院校友大讲堂在K1-114教室圆满举行。本次活动由陈老师主持,法学院陈航书记出席,大一至大三的同学们齐聚一堂,共同汲取优秀校友在就业与发展方面的宝贵经验。
活动开场,陈老师发表致辞,强调校友大讲堂是校友与在校学生沟通的重要桥梁,对同学们规划学业和职业发展意义重大。
率先通过线上连线分享的是2006级的王丽媛校友。她曾在燕京理工学院完成本科学习,后于韩国东国大学深造,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。如今身为河北经贸大学副教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她,学术成果颇丰。王丽媛校友着重指出,大一阶段就应开启职业生涯规划,大学四年是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,扎实学好专业知识,能有效缩小与名校学生间的差距。此外,她还分享了自身留学经历,鼓励同学们学习外语,提升个人竞争力。针对就业路径,她建议同学们多路径发展,提前进行实习积累实践经验,同时还暖心表示愿为有意报考其就职院校研究生的同学提供帮助。
随后,2016级法学专业的毕钧校友通过线上连线进行分享。他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,获得法学博士学位,目前已取得纽约州律师执业资格,从事证券诉讼方面的律师工作。毕钧校友建议计划直接就业的同学优先考取专业证书,如法律职业资格证,并倾囊相授自学备考法考的经验,明确表示不建议同时准备考研和法考。谈及涉外法律领域,他提到国内涉外法律人才已不稀缺,若想涉足该领域需谨慎抉择,也可考虑国内院校相关项目。此外,他还介绍了留学费用情况,指出成绩和文书表现优秀有机会获得奖学金。
虽未能亲临现场,但2007级法学专业的王蕊校友特意录制了视频参与活动。她毕业后成功转型进入财会领域,现任职于新西兰德勤会计师事务所。在视频中,王蕊校友分享自己留学新西兰并转入会计领域的经历,强调法学学习培养的逻辑思维在新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,同时留学经历也全方位提升了她的语言、思维和生活能力,鼓励同学们培养跨领域学习能力,提升综合素养,以应对多变的职场环境。
紧接着,23届毕业生、现任公司法务的邢天乐来到现场,细致介绍了法务工作内容,涵盖审核合同、参与谈判、处理用工风险和侵权责任等,并建议同学们深入学习《民法典》《劳动法》等知识,提醒学法律要更专业细致。此外,邢天乐还分享了检察院实习经历,包括阅卷、审查起诉、撰写起诉书等工作内容,认为检察院工作极具价值,拥有法律监督和公益诉讼等重要职能。
活动中,24届毕业生董钟汇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。他建议同学们利用学校地理位置优势,在大二、大三假期积极参与实习,甚至可适当优化简历内容。他还分享通过法考的经验,认为可战略性放弃性价比低的学科,主攻易得分点,并鼓励同学们勇敢尝试律师职业,认为其难度并非不可突破。
在就业形势分析上,校友们指出,当下司法考试通过率较低,律师资格证书需求趋于饱和,考公竞争异常激烈,录取率较低,需具备综合能力才能脱颖而出。企业法务作为公司核心岗位,部分同学从业后收入可观;国际组织工作对英语水平要求极高;法律科技领域呈发展趋势,但目前人工智能仅能辅助法律工作;选择国内考研或国外深造有助于提升个人竞争力;创业需谨慎评估风险,参军则有着较好的待遇保障 。
在提问环节,同学们热情高涨、踊跃发言,围绕专业学习、留学申请、职业规划等问题与校友们积极互动。校友们耐心细致地解答,现场气氛热烈非凡。
最后,法学院陈航书记进行总结发言,对校友们的无私分享表达诚挚感谢,希望同学们能借鉴校友经验,结合自身兴趣、能力和家庭资源制定合理职业规划,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,培养沟通、领导等复合能力,多参与实习积累经验,利用寒暑假到大厂学习,学好专业知识,增强专业自信,积极参加活动锻炼自己,明确目标,勤奋学习,为未来发展做好充足准备。
此次法学院校友大讲堂活动,为法学院学子搭建了与优秀校友交流的优质平台,有效帮助同学们拓宽视野、明晰方向,激励着同学们向着更高目标奋勇前行。